双路静脉输液下如米乐M6 M6米乐何进行采血?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2-12-21
 静脉输液微粒是指输注液体中存在的不溶于水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,其直径一般为1~15μm,少数可达50~300μm。这种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主要由外界引入,是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。  2015版《中国药典》对输液微粒的限度作了明确的规定,静脉输液装量为100 ml或100 ml以上,10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,25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。  输液微粒污染会造成静脉炎、过敏反应等危害,是危害人体

  静脉输液微粒是指输注液体中存在的不溶于水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,其直径一般为1~15μm,少数可达50~300μm。这种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主要由外界引入,是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。

  2015版《中国药典》对输液微粒的限度作了明确的规定,静脉输液装量为100 ml或100 ml以上,≥10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,≥25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。

  输液微粒污染会造成静脉炎、过敏反应等危害,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巨大隐患。因此,控制输液微粒污染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、保障静脉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。

  由于空气环境的污染,致使药物配置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致病菌或灰尘微粒进入血液。

  药液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、输液溶媒选择不当、输液中加入药物及配伍不当等因素,都可能导致输液微粒的产生及增加。

  切割安瓿时,砂轮与玻璃摩擦可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,切割距离越长、切割次数越多,产生的微粒越多。

  注射器针头越大、使用次数越多产生微粒越多;加药时针头扎进胶塞的角度、手持注射器手法、与产生微粒的多少有关。

  在静脉输液中会出现一些大于微毛细血管的微粒,这些微粒会滞留在微毛细血管内而引起栓塞,进而影响到血管的正常代谢功能,致使细胞损坏以及组织坏死。

  有研究表明,静脉输液的病人中大概有60%会因为静脉输液中的微粒而应发静脉炎。

 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容易刺激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,它可发生在肺脏、脾脏、脑、心脏、肝脏、肾脏等部位。

  少数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,但大量肉芽肿的发生可直接干扰这些重要脏器的机能,甚至危及生命。

  药物中含有的药物结晶微粒、聚合物、降解物及其他异物都可在注射部位或静脉血管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,从而引起过敏反应。

  如果静脉输液的液体中有抗生素、含有热源的药物或微粒,则导致病人产生热原反应,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输液的大约1个小时内出现高热(体温可达40℃)、出汗、发冷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。

  治疗室、处置室应严格划分无菌区,每日湿式打扫、擦拭并空气消毒,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;减少人员流动。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净化器,最好在层流净化的静脉配置中心完成药物配置。

  玻璃安瓿在保证开启的情况下,尽量减少砂轮划痕的长度及次数,划痕长度不超过瓶颈的1/4周,轻划一次即可,划过后要擦拭消毒,减少玻璃碎屑的残留。禁用镊子、钳子等物品直接敲开安瓿。

  注射器针头尽量选择一次性的、型号较小的针头,一般选择9--12号,最好不要超过16号;手持注射器要符合无菌要求,不能橫握注射器,即“一把抓”。抽药时的空针不能反复多次使用,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。

  多种药物联用时,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。配制输液药物前,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熟悉药物药理作用,了解药物配伍禁忌、不良反应等,做到心中有数。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物溶解度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。

  在输液前,根据输入药物、溶剂、附加剂的理化性质合理选择输液器具,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。如:

  留置针及中心静脉接头选择无针正压接头,可减少因使用肝素帽穿刺引起的橡胶微粒污染;输注中成药、脂肪乳及肠外营养液时,宜选择精密输液器;输注血制品及生物制剂时使用输血器,但由于输血器过滤装置孔径较大,故不可用于静脉输液。

  参考文献:[1].徐金贵,潘秋喜,江婷.双阀可立输液瓶在减少微粒污染中的效果[J].当代护士(中旬刊),2019,26(08):133-134.[2].陈思仙.静脉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[J].当代护士(下旬刊),2019,26(01):6-9.[3].杨梅.改良药物配置技术对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的研究[J].当代护士(下旬刊),2018,25(06):140-141.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