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朝时期,宫中曾流行一种特殊的“静鞭”,它不仅样貌怪异,而且如今还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健身器具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如果您想知道,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:
(本文所有图片,全部来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,如侵您的权利,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。图片与内容无关,请勿对号入座)
封建王朝帝王最讲究排场,尤其是在出席重要的场合时,更需要体现出帝王的威仪感。一方面,浩大的排场满足了帝王本人的虚荣心,另外一方面,它也能够震慑群臣和百姓,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。清朝的皇帝上朝是什么场景?其场面绝对不亚于现代一次大型的歌舞晚会。
皇帝上朝之时,群臣都要在殿外等候,并且还都是跪在地上一动不动,无论严寒酷暑,都不能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而乱动,否则的话,便是触君王的权威。当然,皇帝本人也不会太晚出现,当皇帝从后殿走向龙椅之时,午门处就会鸣钟击鼓,乐队也跟着开始奏乐,待气氛浓重之时,皇帝才会在龙椅上坐定。皇帝坐稳龙椅,站在朝堂之下的銮仪卫们便会行动起来,他们高扬双手,将一种名为静鞭的鞭子抽得噼啪作响,以此昭示场合的庄严肃穆,所有臣子必须保持安静,不得私自低语。
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,静鞭究竟是什么?为何它们的响声如此清脆震撼?其实,静鞭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礼鞭,它们因为声音洪亮而被广泛使用。静鞭又名“净鞭”,是用一种黄丝带编织而成的巨型鞭子,挥舞起来需要双手把持。在静鞭的鞭梢处,还存在着一层厚厚的蜡质,而正是这样一层蜡质,才会令鞭子的声音十分响亮。据《清会典》记载:一般静鞭为“黄丝,长一丈三尺,阔三寸。梢长三尺,渍以蜡。柄木质髹朱,长一尺,刻金龙首”。
在我国故宫博物院,陈列着一件清朝时期留下的静鞭陈列品,也正是因为它的出现,才令后人明白了静鞭的外形特点。故宫博物院中陈列的静鞭文物,其长度超过了两米,鞭身由黄丝带编织而成,丝带相互叠压之下,可以将鞭身紧实的绑结于一处,更增加了鞭子的耐磨程度,毕竟静鞭之所以会发出响声,完全是因为其鞭梢末端与地面碰撞的结果。
不过可惜的是,由于欠缺实用性,致使静鞭的使用完全依附于清朝的存在。1912年,溥仪皇帝宣布退位,紫禁城中再也没有了皇帝上朝的威仪,静鞭也便没有了用武之地,从此,它便逐渐消失,淡出于人们的视野中。然而,令人想不到的是,静鞭虽已在皇宫中没落,却能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成为民众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。
如今的静鞭已经演化为“麒麟鞭”,开始在北方各城市的娱乐文化广场中盛行,成为老年人锻炼身体的主要项目。不得不说,麒麟鞭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功夫运动,凡是习练者,都要在运动时都要使用特殊的护具,防止鞭子误飞伤及自身。但相比于危险性而言,甩麒麟鞭时可以充分的锻炼腰身和臂腿力量,运动量远远高于广场舞。当然,麒麟鞭也继承了静鞭的特点,其舞动起来时会发出啪啪的巨大响声,声音清脆,穿透力强,几里之外都能听见。
事物都是在消亡与新生中发展,它不仅是自然规律,也是历史的必然,我们不必为一种东西的消失而难过,因为在旧事物消亡之时,必然会有一种新的代替品出现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吐故纳新,这也是历史的必然。米乐M6 M6米乐米乐M6 M6米乐